“难忘初心:我的入党故事”—党员师生谈入党访谈系列活动
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,先后写了10份申请书、多次递交组织后,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,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推出“难忘初心:我的入党故事”——党员师生谈入党系列访谈活动,将邀请学院部分党员师生,谈谈他或者她入党时的一些小小故事,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或者她入党时的那份初心。
人物名片:施麟麒,1979年4月出生。曾任高中语文教师,现为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。2013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,获文学博士学位,2016年进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。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传统语用思想、新媒体话语、汉语国际教育等。至今已发表论文10余篇,与他人合作编译著作5本。主持国家语委项目一项,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家语委科研基金项目多项,在政务新媒体话语探索、传统文化的当代话语转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。
我们本把采访地点约在了施老师的办公室,但当时恰逢中午,施老师担心会影响到中午在办公室里小憩的同事,便轻轻地带上门,贴心地带领我们到隔壁会议室开始了这次采访。
儿时梦初起
不管生在哪个年代,男孩子似乎都怀揣着一个英雄梦,施老师自然也不例外。小时候的施老师,爱看电影,尤其喜欢战争电影。如今说起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、英勇堵抢眼的黄继光、咬牙忍烈火的邱少云……他仍语气中带着自豪,眼神中闪着钦佩。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们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,让他对共产党充满了无尽的向往,入党的想法慢慢地生根发芽,而后根深蒂固。
亲友齐助梦
施老师小的时候,村子里的大人们提到共产党总是赞不绝口,能加入共产党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。施老师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,他们拥护共产党,都认为能够入党是对其思想境界的一种肯定。他的父母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,为人民服务。
施老师还说起一件趣事,他的父亲爱吸烟,他看着有些嗜烟伤身的父亲,还和父亲来了个“儿子入党,父亲戒烟”的约定。
戒烟不简单,入党也不容易。时读大三的他请当时已入党一年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入党联系人,开始递交入党申请书。一次不行两次,两次不行三次,他的联系人陪着他坚持,给予他支持,尽心尽力、毫无怨言的帮助使他感动至今。
施老师说,他的硕导是他在入党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。他将自己的硕导形容为“如同母亲般的恩师”。作为硕导的第一位学生,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,他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。施老师说,他的恩师是一位品行优秀的共产党员,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指引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峥峥风骨和大家风范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入党过程中,不断地有人放弃,而他的入党联系人和硕导一直鼓励他、给予他帮助,使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读研期间他取得了入党资格,随着考博成功,他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。
初心化行动
发奋考博后成功入党的他,深知党员的来之不易,也深切感受到了身为党员所肩负的责任。
以前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仰望共产党,但当自己成为一名党员的时候,施老师倍感责任重大。施老师说,入党之后,党组织不仅给自己很多关怀,更多时候自己也感受到了不少鞭策。“作为一名党员,更要多想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。要更严格地约束自己,更实在地为他人考虑。”施老师这样说。
在北京读博期间,他专门去考察了一位北漂同学创立的公益组织——“工友之家”,一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民间机构。他说,那里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形形色色的人,他们都因为相同的初心聚在一起――关心打工者、关注小人物,为新工人群体发声。他和这群人一起做公益,做志愿者,把作为一名党员应承担的责任实践到细微却举足轻重的行动中去。他发动同学们一起为工友之家的公益商店募捐,去打工子弟学校支教,把知识和爱带进孩子们心间。在他和那些志同道合的党员同学的努力下,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会和工友之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志愿活动成为了研究生会的传统,一年一年延续下来。他本人还因此获得了“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优秀志愿者”的荣誉。
走上工作岗位,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。他把教书育人时刻放于心间,他的语言学课堂生动有趣,结合新媒体进行语用学教育,新颖而有吸引力。他尝试将学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,深入探索语言学研究事业。他积极向组织靠拢,为组织服务。如今他还在学院教工党总支担任组织委员,在政务新媒体研究院工作。“虽然我做的事微小,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。”施老师这样说。
施老师将党员喻为古时的君子,思想先进,品行高尚,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。于我们看来,施老师的谦谦之风便像君子一般,而其肩负责任、心怀仁爱的品格更是让我们备受感动。
党员寄语:
1.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,更是一种行动的真实写照。
2.在这个物化的世界,不要迷失方向,不图虚名,不事张扬,要静得下心,脚踏实地;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工作,都只是分工的不同,作为党员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,都要立足本职,奋发进取,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。
3.做为大学生,要打开视野,广泛学习,不能固步自封,同时也要有善于分辨、选择的眼睛。多听圣贤教诲,会收获无尽的精神财富;沉溺偶像八卦,只会消耗有限的青春时光。